12月9日,一位滿頭白發、精神健碩的老人在戰友和家屬的陪同下走進了巨匠,他就是我市抗戰老英雄孫芝發老先生,目前居住于崇福鎮留良橋。這一天是老先生的大壽,他已有88歲高齡。老先生雖然年事已高,但耳聰目明,步履鏗鏘有力,處處洋溢著軍人的非凡氣質,他的記憶力與表達能力也依然很清晰。 在集團黨委辦主任王曉麗及我們的黨員志愿者們的陪同下,老先生一行參觀了黨建文化展示中心。看到一尊尊獎杯,老先生顯得格外興奮,仔細端詳著獎杯上的每個字,講解人員告訴他,每一尊獎杯代表了一個工程項目,他邊詢問邊不住點頭,還時不時豎起大拇指稱贊,嘴里不停地說著“了不起”。老先生還像個孩子一樣,悄悄告訴我們:我家里也有這樣的水晶獎杯,他還把獎杯擦得锃亮锃亮的,因為這些都是他的寶貝!
在黨建文化展示區,老先生和戰友們專注地欣賞著我們的企業黨建文化,并詢問企業什么時候建立黨組織,有多少黨員等問題。當老先生看到紅色黨員宣誓墻上的黨徽時,他有些激動,拉著他的老戰友和家人們合影,他也告訴我們,看到黨徽,他就覺得好親切。作為一名老兵,幾十年來,黨在他心目中有著神圣的地位,有著與我們普通黨員不一樣的情懷。
走出了展廳,我們陪著老先生續茶閑聊。我們圍坐在一起,親切地叫著他“孫爺爺、孫老”。剛開始,聽說我們想聽他的抗戰故事,他一下子有些遲疑。一番平靜后,老先生終于打開了話匣子,思緒又一次把他拉回了那個不堪回首的年代,他的思路是那么清晰,仿佛一切就發生在昨天。 1942年那年,他才15歲,因為日軍的到來,父親亡故,母親改嫁,兄弟病死,大伯自殺,原本幸福的家庭,讓他一下子變得孤苦伶仃。孫老有點梗咽,“我恨日本軍。”于是,他找到了一直扎營在嘉興地區的游擊隊,當了一名通訊兵。
回憶那段崢嶸歲月,孫老覺得自己很幸運。“有一次與日軍進行伏擊時,我們3個小分隊干掉了數十名日軍,也是那次我差點沒命,子彈就從我的頭頂飛過,感覺被重重地打了一拳,所幸死里逃生了。”孫老一邊回憶著曾經的戰爭經歷,一邊摘下帽子讓大伙看他頭頂的傷疤……
在隨后的座談里,氣氛越來越熱烈,大家很好奇當年爺爺的經歷,也向爺爺提了很多問題。當我們問起,“爺爺您殺過日本鬼子嗎?”爺爺的回答聲很洪亮“殺過”。他說雖然當年他只是一個通訊兵,每一次去送信,隊長都交代他,萬一碰到日本鬼子,要第一時間將信吞食,哪怕死也不能落入敵人手中。有一次執行任務,途中遇見幾個鬼子,他和他的戰友跟鬼子打起了游擊戰,他也勇敢地殺了鬼子,還成功得繳獲了敵人的器械,他說那一次別提有多興奮了,說到這,孫老的臉上露出自豪的笑容。“爺爺,給我們講講您身上佩戴的那些勛章”、“爺爺,您當時握槍殺敵的感受是怎么樣的?”……我們好奇地問著,孫老親切地回答著我們的問題,時而嚴肅、時而微笑、時而自豪,讓我們感受著他當年勇敢而驚險的抗戰經歷。
交談中,孫老還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名冊和照片給我們欣賞,大家也饒有興趣地翻看著70年前的花名冊,尋找著老先生的名字。
隨后,我們陪著孫老和他的戰友及家屬共享晚宴,為孫老送壽桃、端長壽面,也陪著孫老切蛋糕,送祝福,巨匠的每個人都送著內心最真摯的祝福,祝愿老先生健康長壽。 一直陪在老先生身旁的兒子看到這一幕幕,他說,很感動,也很感謝巨匠,感謝這個富有愛心的團隊,為他的父親過了一個意義深遠的生日,從上門迎接,到進門為父親披上綬帶、送上鮮花,再陪著他們參觀了展廳,又進行了座談,還為老人送上這么多的祝福,他替他的家人對巨匠表示感謝,也祝愿巨匠長盛不衰。
當我們詢問半天的行程下來,老先生是否感到疲憊時,老先生顯得格外精神,他說一點不累,今天很開心有這么多年輕人陪著他過88歲的大壽。
最后老先生說,戰爭年代,我參加抗戰,是為了國家、為了民族、為了子孫后代,今天在和平年代,也希望我們年輕人珍惜大好時光,努力工作,為企業發展和國家富強作出更大的貢獻。